刘志娥,博士,教授,担任天文专业天文教研室主任,天体物理中心副主任,理论物理团队负责人,山东省天文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星震学、宇宙学和黑洞方面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和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201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刘志娥老师秉持“因材施教,启迪智慧”的教育信念,深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应尊重并发挥其独特才能。她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全面发展,营造充满爱与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在探索中激发潜能。在她的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积极践行OEB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估与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自我成长和预期学习效果,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教学领域,刘志娥老师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与敬业精神。她先后承担了《电路分析》、《大学物理实验》、《MALTLAB程序设计》、《高频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热学》等十多门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始终秉持高质量的教学标准,圆满完成了学院分配的每一项教学任务,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与尊敬。此外,她还积极投身于网络课程建设,亲自打造了《天体物理概论》这一精品网络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编委之一,她参与了《物理学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教材的完善与优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在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造中,刘志娥老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负责管理多个教学实验室,确保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2022年,因其在教学领域的杰出表现,刘志娥老师被光荣评为“教书育人楷模”,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她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高度赞扬。
在科研领域,刘志娥老师主要致力于星震学、宇宙学和黑洞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不懈的努力,已在相关领域发表了3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充分展示了她在天文学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她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了“201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成功主持了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此外,刘志娥老师还是多个重要科研教学平台的学术骨干,包括“齐鲁探天”分米波阵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天文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济南市天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为这些平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她还负责我校天文学本科专业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致力于培养更多天文学领域的优秀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刘志娥老师以她的坚韧和执着,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教师成长之路。她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她以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璀璨星辰。
撰稿 | 刘志娥
审核编辑|姜玉红、蔡忠航
初审 | 张凤云、吕伟皓
复审 | 周凯
终审 | 臧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