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引导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发展实践,提升服务基层能力,2025年7月9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盾禾知行”实践队赴钢城区汶源街道沙岭子村,开展调研走访、直播助农与志愿服务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寻根铸魂:村史馆里悟初心
实践队首先在沙岭子村村史馆,通过讲解和图文资料,回顾了村庄从贫困到小康的发展历程,重点学习了党建引领作用及该村为支持金水河水库建设整村搬迁的奉献精神。随后,实践队在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党支部座谈,交流党建经验,了解村情民情、特色产业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党总支书记张登平介绍:“近几年,村民们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强,党组织发展的活力也更加足了,种植产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干群一心促进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薪火相传:银发课堂话振兴
实践队走进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家中,送上牛奶、大米等慰问品。围坐身旁,同学们聆听了老兵讲述的激情岁月与战场往事。“当年我们扛枪保家卫国,如今看到你们年轻人来建设乡村,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张爷爷的肺腑之言,深深感染了在场学子。随后,队员们向村民展示无人机技术。老党员感叹:乡村振兴要靠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实践队同步开展 “银龄关爱” 行动,为独居老人普及用电知识,并发放了图文并茂的农村安全用电手册,用专业所长守护乡村平安。
云端赋能:科技直播展新篇
在冠世桃花源生态基地,实践队员架设起移动直播间,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并结合近景特写等拍摄手法,向网友全景呈现万亩桃园的种植规模与果实品质。“各位网友请看,这是我们用无人机拍摄的万亩桃园全景...”这场科技助农的实践,为传统桃产业注入了数字化新活力。直播过程中,团队成员利用专业优势,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了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详细介绍农产品的种植过程、特色优势等,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为“盾禾知行”实践队搭建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效能的平台,更在实践中锤炼了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探索出一条“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服务路径。在未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示范,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深化校地协同,针对乡村发展需求,系统提供无人机遥感监测、智能科普推广、云端营销策划等学科特色服务;同时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将奉献与创新精神融入奋斗实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科技力量。
撰稿:赵梓潇、李迪
图片来源:张正泽
供稿审核:张凤云、吕伟皓
审稿、编辑:周凯
终审:臧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