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学科简介

作者: 时间:2025-10-09 点击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齐鲁师范学院重点建设的工科学院之一。学院现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的学科梯队,骨干教师62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占比74.2%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5人,占比88.7%,特聘教授5人。其中泰山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授13(特聘教授5),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28人,校企合作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近10名。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发展格局。

一、雄厚的学科团队与平台支撑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构建了一支以天体物理、电子信息、凝聚态物理为核心,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其中,天体物理团队先后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引育计划”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科技计划”,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依托强大的团队实力,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批建设6个厅级重点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卓越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成果

学院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

2023年,张洁教授带领团队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实现了学院和学校在国家顶级科研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院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达到了新高度。近年来,学院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包括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0项,并多次荣获国家及山东省级科研奖项。依托自建的天文大数据平台,团队成功发现了首颗“山东精”毫秒脉冲星,彰显了本学科在数据处理和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强大实力。

三、学科特色与未来展望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已形成了电子信息与天文物理及凝聚态物理深度交叉融合的特色优势学科,注重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学科内涵建设水平,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更大力量。

学科平台:

学院拥有完善的办学设施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齐全。现有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3506(),总价值4500余万元,建有济南市天文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天文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济南市天文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齐鲁探天”分米波阵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济南天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济南市天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文技术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天文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8个厅级以上科研平台,天文学入选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

依托上述科研创新平台的硬件优势及高水平科研项目,近百名同学深度参与到科研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中、数百名同学走进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地址:济南市章丘区文博路2号 邮编:250200 电话:0531-66778082 Email:qlnuwdxy@163.com
Copyright ? 2016 齐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