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我的援疆日记(二) | 江丽娥:爱洒边陲育桃李,情系教育写春秋

作者: 时间:2024-08-10 点击数:

大家好!我是江丽娥,来自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第五批援疆实习支教团成员。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喀什麦盖提县这段独特的援疆支教经历,这里有刚走上讲台时的稚嫩,也有在不断努力、不断付出中收获的成长,我觉得这一段支教生活在我的生涯中注定会写下不平凡的一页,也希望大家可以在这段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路!

乘着早春的骄阳和微风,我同研支团的其他6名志愿者踏上了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的旅途。从中国的东部到祖国的西部边陲,我们从校园中上车,看着窗外陌生的山河迎面而来,又一一褪去,直到熟悉的乡音慢慢变成了陌生的口音。

在我们去往新疆的途中,巍峨的雪山,广袤的戈壁,蔚蓝的天空,蓬松的云朵等美景尽收眼底,尽管它的美不止于此,但已足够震撼。我不仅感慨:梦里向往的新疆,竟真的有这么一天,我带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来到了这片土地。到达麦盖提县时,天色已晚,我们又乘坐大巴车马不停蹄地赶往麦盖提县第四中学,热情的老师们迎接我们,那一刻我想,广阔的新疆是一片星空,我愿做点点星光,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新疆与山东有接近三个小时的时差,导致我初到新疆时,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够。对于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我来说,几近昼夜颠倒的作息习惯、繁重的教学任务、理解不通的语言都在不断施加着压力。

但是当我站在课堂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求知的眼睛,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同时也认识到了援疆支教的意义。


为了上好支教生涯的第一堂课,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去备课、试讲、打磨,不断地向指导老师请教,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在无人的空教室里不断练习说话的发音、语气和音量,我担心自己讲不明白,也担心自己讲得磕磕绊绊。

但当我站到讲台上面对着一个个可爱的面庞时,所有的紧张都悄然而去,这里的同学们活泼、热情,不仅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下课后还围在我身边问我,老师长大了就能读大学吗”“老师山东有山吗”“老师,你放过牛吗”“老师你想家吗”......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我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存在。渐渐地,在周围一句句亚克西目斯自目爱力目(老师好)和热合麦提目爱力目(谢谢老师)中,我从初进教室的手足无措,成长到后来的得心应手。

在支教的这一段时间里,课上,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竭尽全力为学生们传授知识,为边疆教育贡献力量,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精心备课、认真授课、用心辅导,将每个知识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依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收获。这些不仅帮助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坚定了我不断学习去夯实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决心,增强了我的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定会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下,我也不断地领略到了灿烂的丝绸文化,喀什古城,楼兰古国,高昌文明,作为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重要驿站,精美的出土文物和古城依然诉说着千年前的繁华与落寂,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响彻千年不绝,我们依然感叹当年文明的辉煌与灿烂。我领略到浓郁的民族风情,56个民族均有分布,各民族同胞共同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他们各具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和风俗:维吾尔族同胞多才多艺,哈萨克族同胞热情大方,蒙古族同胞豪爽好客,我想这段旅程注定是一场难忘的人生体验。

今天,我们圆满完成了援疆支教任务。回顾实习过程,我也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我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显得不够冷静和果断,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其次,我在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时,有时表达不够清晰和准确,需要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和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注重实践和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再次回忆起这段时光,新疆的美丽景色以及淳朴的民风让我陶醉其中,这次援疆支教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艰辛与快乐,虽然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每一次克服困难、取得进步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漫步在茫茫戈壁上,我看到了教育的星火燎原之势,心中期盼着教育的阳光能够温暖每一个学生,照亮他们前行的每一步。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同时,我也将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江丽娥

图片来源:江丽娥

供稿审核:吕伟皓、张凤云

审稿、编辑:周凯

终审:臧葳


地址:济南市章丘区文博路2号 邮编:250200 电话:0531-66778082 Email:qlnuwdxy@163.com
Copyright ? 2016 齐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